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政治學一
Political Science (Ⅰ) 
開課學期
110-1 
授課對象
國際關係組  
授課教師
張貴閔 
課號
PS1005 
課程識別碼
302E10110 
班次
02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社科303 
備註
本課程以英語授課。
限學號末二位除3餘2
總人數上限:8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這門課程是政治學的入門課程,課程著重介紹政治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,讓政治系一年級學生能對政治學核心議題有初步的認識。 

課程目標
除了準備學生修習政治學相關領域進階課程之外,更是希望透過閱讀政治學者如何研究、書寫政治現象,鼓勵學生繼續探索、了解、參與政治。 
課程要求
一、期中考(30%)
二、期末考(40%)
三、課堂討論(20%)
四、分組提問(5%)
五、分組成員互評(5%)

*期中考與期末考
範圍不重複,考試方式如下:
A. 名詞解釋四題(40分)
學生用三到五句話,解釋名詞,題目範例:
1. Polyarchy(多元政體)
2. Presidentialism(總統制)
3. Duverger’s Law(杜瓦傑法則)
4. Modernization theory (現代化理論)
B. 問答題二題(60分)
學生用三到四段文字,回答問題,題目範例:
1. 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是否決定該國能否建立一個穩定的民主政體?政治文化解釋架構的優點和弱點為何?在你的作答中,務必說明你的「政治文化」所指為何,同時必須定義和討論Almond和Verba所提出的公民文化,以及Putnam的社會資本。
2. 選舉制度是什麼?不同的制度如何影響一國的政治?在你的作答中,證明你了解多數決和比例代表制之間的差異,以及選擇行政首長的不同方式(總統制與內閣制)如何影響國政。在一個種族構成高度多元的新興民主國家中,你會傾向支持建立什麼樣的選舉制度?

*討論課
每三到五位同學組成一個課堂討論小組,參與每週第三個小時討論課。每堂課將視討論形式,抽出六個小組,向全班報告其論點後,開放現場討論。
學生參與的可能形式與範例:
A. 分組辯論:民主轉型是政治發展必然的道路嗎?
正反方在各自討論後,整合支持其立場的論證,向全班報告。
B. 模擬公聽會:某縣A鎮寺廟每年有數百萬進香潮,僅依賴一條主要幹道,每到進香期間,大批湧入A鎮人車影響當地社區道路及生活機能。縣政府擬拓寬另一條連接A、B、C鎮道路,將進香人潮分散到沿途三個鄉鎮,降低道路系統壓力,同時讓B、C兩鎮的地方產業,受惠於進香潮,惟道路拓寬必須徵收、拆除B鎮某路段上12戶民房,受影響的360位村民,半數以上反對拆遷。
代表縣政府、寺廟管委會、反對道路拓寬居民自救會的組別,各自陳述立場。
C. 案例討論:紀錄片觀賞The Death of Yugoslavia: Enter Nationalism
分組討論紀錄片內容,民族主義如何進入南斯拉夫政治,最終促使/加快南斯拉夫解體?

*分組提問
每組同學應至少選擇七週課程主題,針對該週閱讀資料或主題提出問題,提問最遲在週四17:00以前上傳至NTU COOL課程網頁的該週討論區,每週提問可得0.5至1分,滿分5分。

*分組成員互評
同學於期末時,依個別對課堂討論和分組提問貢獻程度,對同組成員進行組內互評,最高5分,最低0分,分數可以至小數點第一位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By appointment.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推薦閱讀書目
Karl Polanyi. [1944] 2001.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: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Our Time. Boston: Beacon Press.(中譯本《鉅變:當代政治、經濟的起源》,台北:遠流,2007年。)
Robert Dahl. 1971. Polyarchy, New Heaven: Yale University Press.(中譯本,《多元政體:參與和反對》,台北:唐山,1989年。)
陳翠蓮、吳乃德、胡慧玲,《百年追求: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》,台北:衛城出版,2013年。
Benedict Anderson. 2006. Imagined Communities: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. New York: Verso.(中譯本,《想像的共同體: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》,台北:時報出版,2006年。)
Douglass C. North and Robert Paul Thomas. 1973.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: A New Economic History. (中譯本,《西方世界的興起》,台北:聯經,2016年。)
Mancur Olson. 1965.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. Cambridge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. (中譯本,《集體行動的邏輯》,台北:遠流,1989年。)
Arend Lijphart. 2012. Patterns of Democracy: 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-Six Countries. New Haven: Yale University Press. (中譯本,《民主類型:三十六個現代民主國家的政府類型與表現》,台北:桂冠圖書,2001年。)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Week 1
9/24  Introduction 
Week 2
10/1  What Is Politics? 
Week 3
10/8 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Politics 
Week 4
10/15  The Origins of the Modern State 
Week 5
10/22 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: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 
Week 6
10/29  The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  
Week 7
11/5  The 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 
Week 8
11/12  Mid-Term Exam 
Week 9
11/19  Democratic Transitions 
Week 10
11/26  Democracy or Dictatorship: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? 
Week 11
12/3  NTU Sports Day 
Week 12
12/10  Varieties of Dictatorship  
Week 13
12/17  Varieties of Democracy 
Week 14
12/24  Elections and Electoral Systems 
Week 15
12/31  Make-up holiday for the National Founding Day 
Week 16
1/7  Final Exam